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头条 > 乡村振兴 >

西红柿种出好“钱”景 乡村振兴别样“红”

时间:2023-10-16 21:00|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栏目: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

     

      金秋十月,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集店镇乌集头村,一垄垄西红柿长势喜人,一颗颗红果子鲜红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口咬下去,沙瓤绵密,口感酸甜让人回味无穷。秋日的暖阳下,村民们采摘、分拣、装箱……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壶关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山多沟深,十年九旱。近年来,壶关县因地制宜把旱地西红柿当作兴村强县的特色产业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地的旱地西红柿声名远播,叫响了地域品牌。

  乌集头村位于集店镇西北角,四面环山,生态良好,该村种植旱地西红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乌集头村已经连片种植旱地西红柿,规模逐渐扩大,一套适合当地的旱地西红柿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旱地西红柿的成功种植,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地势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农作物晚播晚收,错峰上市,加之山边土地多为低活性富铁层,土色发红、土质微酸,是乌集头旱地西红柿果实饱满、色泽鲜艳、风味独特的重要条件。

  作为壶关旱地西红柿的发源地,乌集头村以产业帮扶促进产业兴旺,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全村现有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800余亩,大葱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值1000余万元,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过去,乌集头村每年只能依靠扶持资金、入股企业的分红维持运转,自身缺乏创收能力。进入2021年后,乌集头村委依托于本村优势资源,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推动西红柿种植业发展,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努力蹚出一条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在充分考虑到本村地理优势、本村农业种植特色等条件下,乌集头村委邀请本村党员代表、农业种植大户、村民代表共商集体、小农连接发展机制,形成以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共商共享的产业联动机制。

  乌集头村现有耕地面积1992亩,其中西红柿每年种植面积平均约500亩,平均产量约3250吨,主要以批发销售至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存在收益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村党支部组织村民联合办起西红柿加工厂,建厂后,村委在西红柿丰收季节,大范围收售农户西红柿,创立西红柿品牌并批发销售,解决了西红柿卖难问题,并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眼下,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深加工程度决定了产品的价值,西红柿产业要发展,就要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延伸西红柿产业链条,并采用“订单模式”,打破先种后卖的传统模式,实现生产和销售、小农户与大市场、企业与农户有效对接,避免农户盲目种植生产,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了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乌集头村常住人口主要以中老年居多,主要从事种植业或外出务工,西红柿加工厂建成后,能够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就近就业,促进增收。

  如今,乌集头村委集体经济和百姓的美好生活随着西红柿加工厂的运转越来越好,当地村民正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走上富裕路。

【关于我们】【组织机构】【咨询投诉】【留言选登】【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中国安全食品培优孵化系统工程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话:010-65202017 地址:中国•北京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4245号
  技术支持:百佳网络